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文青(老?)治國~

今天在蘋果日報上看到了張鐵志先生投書的文章,不得不說的是,張先生的文章還是一如以往的中立~清新~客觀~浪漫~感人~和..............如同狗吠火車般的沒路用啊~~~

「因為我們曾經如此信仰政治偶像,而一旦他們讓我們沮喪失望之後,我們就從政治領域退卻,讓政治中的掌權者又進一步鞏固權力?會不會是,我們以為民主只是建立起形式民主的架構,卻忽視了重建公民與政治的連結,以至於缺乏在草根社區、在國會、在行政權力中,建立起更多由下而上的公民監督與參與機制。」by ~張鐵志
蘋中信:政治崩壞與小革命(張鐵志)

其實真要說的話,張鐵志的文章也不全都是錯(但誰又是呢~)。像上面這段就挺有道理的(只是草根社區到底是什麼?苗栗大埔張家的里長一干人等嗎?),只是我想就算有好的制度也得要有人來用才行,我個人是認為啦~就算台灣真的有這些有下而上的公民監督與參與機制好了,台灣人就真的如張鐵志先生的浪漫想像一般,「奪回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主!」嗎?

「民進黨帶著向上提升的期許開始執政,8年下來,卻把自己玩殘了,黨找不到方向,阿扁成為貪腐的代表。」by~張鐵志

遠的不談,我們就先來談談張鐵志這篇文中的阿扁吧~我想很多像張鐵志這類的文青(老?)意見領袖,體內可能都內建了「不分藍綠」的APP,只要一旦進入寫文狀態,這個APP就會立刻自行啟動,在罵中國黨之前,就非得先把綠營拖出來罵一頓不可,不然就仿彿沒資格批評中國黨一般。然後阿扁當然是最好用來罵的對象,畢竟他被關在牢裏已經是既定事實,柿子挑軟的吃也是人之常情,拿阿扁出來練當然也只是剛好而已,只是很多文青(老?)意見領袖可能沒想到,自己到底是基於事實的判斷認定了阿扁貪腐的罪行?還是僅僅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才拿阿扁出來練,以達成「不分藍綠」的效果。

許多文青(老?)意見領袖常有一種繆誤,總以為只要把權力交給草根(?)團體,就能夠讓台灣民主從此開花,台灣人民從此幸福快樂,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有沒有可能,這個被文青(老?)意見領袖們所寄予高度期待的草根(?),一但得到權力之後,其所展現出來的態度比水母還要軟~比苗栗王還要囂張~比林益世還要貪~比阿告還要兇狠~

就如同大家對阿扁貪腐的印象一般,到底有多少所謂的草根真的用心去了解,阿扁到底是貪腐了什麼?是那個已經獲判無罪的國務機要費貪污?還是那個已經由辜仲諒親口證實是被特偵組要求回來作偽證咬阿扁的龍潭弊案貪污?就更別提當初那個以正義之姿強力指控阿扁貪污的特偵組,如今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在偵辦案件時把違法手段視為平常的犯罪集團了~

阿扁到底貪污了什麼?那個在沒有政治獻金法之前(附帶一提,政治獻金法還是由民進黨一手推動的),由政治獻金所累積出來的所謂海角七億嗎?

我想事到如今,阿扁應該可以算是一個指標吧,一個檢視民眾對於政治議題關切程度的指標,在這些文青(老?)意見領袖期待台灣民眾的主動投入政治議題時,有沒有想過台灣民眾對於政治議題的判斷與投入到底是基於媒體報導所形成的一時義憤?還是對於政治議題理解。尤其是在這些文青(老?)意見領袖,自己都理所當然的把阿扁貪腐當成了一個不用思考的前提來看待的時候。

民主從來就不是請客吃飯,民主從來就是一個最辛苦的社會制度 ,我經常這樣說。是以每次當我在到新聞網站上,看著許多讀者在針對每則新聞的回應中,總是不吝展現自己的無知與偏見時,我都會覺得民主在台灣仍然是條漫漫長路。

對於那些網友們,我們其實很難真的在短時間內影響他們什麼,但我總以為至少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尤其是在我們以為或被以為是個意見領袖的時候。

「而曾經年輕的民進黨也在思想和人才上越來越老化,沒有能力和新的社會價值對話。」by~張鐵志

另外張鐵志提的這點倒也值得一提,因為事實上我個人也這樣認為。而在這件事上阿扁其實也可以做為一個指標,一個檢視這些民進黨成員的指標,檢視一下在他們心中人權與政治利益熟重?檢視一下這些會為了眼前可能的政治利益,而選擇犧牲or無視某些特定人士應有人權的所謂政治領袖們,到底又要帶領台灣走去那裏?又能走去那裏?

有在看我文章的人應該都知道,我談過非常多次的阿扁,而從一開始到現在我一直堅持主張的就是,是阿扁的確有犯錯,阿扁的確當過總統,台灣社會的輿論的確對阿扁很不利,只要政治人物主張支持阿扁,民調也的確會立刻往下掉,阿扁的家人很討人厭,阿扁在訴訟過程中犯下了許多錯誤,還有最重要的,阿扁也的確讓非常多人期待同時也讓他們失望過,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該也不能是阿扁的司法人權可以被剝奪的理由。

因為我之所以支持台灣民主,最基本的期待, 不過就是屬於我們的基本人權,不會為了某些奇怪的理由被莫名奇妙的剝奪罷了。

文青不是不能治國,但是我們不能總以受害者自居好將錯全怪到政治人物身上,或總企圖以無瑕的自稱掩飾自己其實無知的事實。我們不能總習慣內建「不分藍綠」的APP,因為「不分藍綠」的APP向來就跟「明辦是非」的APP是無法相容的。

如果我們真心的期待自己能夠成為那個由下而上的草根,那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承擔而不是逃避。承擔那些由於我們錯誤判斷,而由我們親手投票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所犯下的錯,承擔我們其實並不比那些被我們看不起的政治人物來的聰明,也並不一定比他們來的道德高尚的事實。

因為身為草根從來不是件浪漫的事,草根向來就是在最底層,並負責承擔一切的存在,但這個一點也不浪漫的事實,同時卻也是草根之所以能夠決定頭上的民主花朵該如何綻放,或該朝向那個方向綻放的真正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